“‘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认识新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包含若干不同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可见,我们今天所说的新发展阶段,主要是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理解。
从现代化维度看,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十四五”时期是这一新发展阶段的开局时期和起始阶段。
从经济发展维度看,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十四五”时期,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靠高质量发展。与过去的高速发展阶段不同的是,新发展阶段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既符合中国实际又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使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更加充分,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平衡,在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国家治理维度看,新发展阶段是不断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历史任务是紧紧围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从民族复兴维度看,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个阶段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取得更为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
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一重要判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发展阶段形势任务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为我们党和国家谋划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